Hi,我是 Rita
一個在外商工作的美股投資者。喜歡旅行、喜歡大自然、運動、畫畫、到處吃美食,也喜歡學習新知,學習投資理財。
曾經,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,把時間全花在工作上,卻發現只靠薪水很難真正自由。直到開始學會投資,理解金錢的本質,人生才慢慢有了更多選擇。
我相信,金錢是手段,不是壓力,投資的目的,是為了自由與選擇,而不是犧牲生活來賺錢。
這個網站想分享,投資理財可以很舒服、穩健,同時又能有很好的回報。用錢賺錢,越賺越有錢,是真的。
第一段故事
我們從小被教育,要好好念書,將來考上好學校。
上了好學校,未來就可以有好工作。
有了好工作,就可以領到好的薪水。
領到好薪水,就乖乖認真工作,升職加薪,好好存錢。
等退休了,就可以舒服享受人生了!
雖然父母耳提面命要好好存錢(在銀行),不要投資股票,因為會賠錢(他們自己賠了一屁股)。但我相信,越害怕的東西,越應該要去學習,因為唯有學會,才不會怕,當不害怕的東西越多,我的世界就越大。
於是,在2019年底,我開始接觸美股,學習,並投入。但緊接著,2020年3月,新冠疫情爆發,市場大跌70%,並見證史上第一次一天內兩次熔斷。
過不久,美國開始量化寬鬆(QE),股價從谷底V行反彈,創下歷史新高。然而,同時物價房價跟著飆漲,先不說官方公布通膨率只有7%,我家隔壁的義大利麵,這一年就漲了20%。
因為有學習,所以雖然很震驚,但其實沒有很害怕,反而促使我更想了解金融的世界。
金錢,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會有金錢?金錢怎麼產生的?
第二段故事
金本位、幣本位
金錢是價值的媒介,而真正有價值的,是資產
只要美國不斷印鈔,鈔票的價值就會減少,通貨膨脹就只會越來越快
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簡單說明一下。
第三段故事
但巴菲特到五十歲之後,資產才開始快速暴漲,複利效應顯現,我不想等到五十歲才開始享受生活。我想要穩健保底,也想要感受到資產的增值。
美股積極型標的、選擇權、房地產、加密貨幣,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多元投資。
有些投資很積極會讓人害怕,是因為不知道風險在哪裡,當你知道如何控管風險,也判斷過這個風險是承受得起的,再開始。
在 “有穩健基礎” 的情況下,也可以有積極的投資方式,更快速的累積資產。再搭配不同形式的資產,可以多元配置,彈性調整。
投資理財,永遠不嫌晚 😉
!請注意!以上這些,是建立在 “已經擁有穩健根基” 的基礎上。如果你還有高利貸、如果你這個月不工作就沒有錢可以生活,請一定要先理好債,先擁有穩健的生活,再去增加資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