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9 月 06 日
有錢人的腦袋 vs 窮腦袋
有錢人愛錢 窮人不愛錢
有沒有很驚訝這個標題?窮人怎麼可能會不愛錢呢?(應該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愛錢的吧!)
會這樣說是因為,很多人的潛意識,其實是覺得錢是邪惡的,是銅臭味,但又不能沒有錢。「錢不是萬能,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」,所以我們不得不賺錢,羨慕有錢人的同時,又痛恨有錢人的存在。應該轉換一下思維,去認識富人、打造富人的思維(暴發戶不在這個範圍),畢竟資本世界的金錢遊戲,跟你我的認知可能很不一樣!
有錢人用錢賺錢 窮人用時間賺錢
富人思維的第一步,就是賺錢的方式。在資本市場的世界,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用錢賺錢,錢滾錢更有錢。富人總是越來越有錢,因為他們從父母、同圈子的人那裡,知道這些金融工具與方法的存在,也學會如何使用,但一般人只能靠時間、勞力換錢。
因為我們從小的教育不會教,要嘛我們不知道這些方法的存在,不然就是不會用,所以永遠困在"用勞力賺錢"、用"時間賺錢",因為如果每個人都用錢滾錢,那誰來從事生產呢?對吧。所以整個社會體系,從政府到資本家、金融家,都會教育民眾,從小要好好念書、擁有一技之長、成為好員工、進到好公司,然後安穩領薪水到退休,才能養出一批好的勞動力市場。(當然,好員工是很好的,我也是好員工,工作可以讓我獲得成就感,但我不希望是因為不得已而工作,而是為了熱忱、為了目標、為了成就感、為了自己而工作)


有錢人買資產 窮人買消費品
所謂的「資產」,就是實質具有價值,而且幾乎不會因時間而嚴重折舊的東西,例如房地產、股票、ETF、企業股權等。相反地,「消費品」指的是會快速貶值或失去價值的物品,比如名牌包、最新款手機或高檔汽車。
有錢人的腦袋之所以跟一般人不同,就在於他們的金錢使用邏輯。對有錢人而言,錢不是用來消費,而是用來創造更多錢。他們會優先把資金投入可以產生現金流或升值潛力的資產,而不是只追求短暫的物質享受。
金錢本質上只是一種價值儲存的媒介,但隨著通貨膨脹,貨幣購買力會不斷下降,手上的現金價值會越來越薄弱。當一杯咖啡從50元漲到80元時,你的錢等於變少了。然而,如果擁有房地產或股票等資產,在金錢貶值的同時,資產的實際價值並未減少,反而因為通膨推升價格,讓資產的帳面價值上升,長期下來就能越滾越大。
想要累積財富,必須改變「先消費、再存錢」的思維模式。學會把金錢優先投入資產,讓資產為你賺錢,而不是單純依靠工資。當你的資產基礎越來越穩固時,財務自由自然會離你越來越近。


有錢人看長期 窮人看短期
富人思維與一般人最大的差別,在於他們思考問題的時間尺度。窮人習慣只看眼前的得失,追求即時的滿足,比如領到薪水就立刻購物、享受娛樂,而忽略了長期的資產累積。相反地,有錢人會用「十年、二十年」的角度思考財務,懂得延遲享樂,把金錢優先投入能增值的資產,例如股票、ETF、房地產或事業投資。
他們深知複利的力量,相信今天的投資會在未來產生更大的回報,因此即使短期市場波動,也不會輕易受影響。當窮人專注於「現在能買什麼」,有錢人卻在思考「十年後能擁有什麼」。要累積財富,我們必須學會改變思維模式,培養有錢人的腦袋,從短期消費者變成長期投資者,讓時間成為資產增值的最大助力。
有錢人不排隊 窮人跟風
有錢人的腦袋在投資決策上與大多數人不同,他們關注的是資產的實際價值。即使在大眾不看好時,他們仍能依據分析果斷出手;當市場過度樂觀時,反而保持冷靜,避免被情緒牽制。
相反地,許多人容易跟風,看到大家買什麼就跟著買,結果高點追進、低點恐慌賣出,成為市場的「韭菜」。正如巴菲特所說:「別人貪婪時我恐懼,別人恐懼時我貪婪」。想累積財富,就要培養有錢人的腦袋,專注長期價值,學會獨立判斷,而不是盲目隨大流。
(有些跟風的東西,短期交易或許有值錢的地方,像泡泡瑪特 Labubu,或是有些經典款精品包能保值、甚至升值,但還是屬於消費品,要謹慎判斷喔!)
有錢人靠知識決策,窮人靠直覺行動
有錢人用行動力 窮人用想像力
擁有富人思維的人,最大的特質就是「先行動、後調整」。有錢人的腦袋不會陷入無止盡的計劃與幻想,而是先嘗試、先驗證,再在實踐中修正策略。就算恐懼,也要行動。相反地,許多人總是停留在想像階段,花大量時間做夢、研究、等待「最佳時機」,結果錯過了市場機會。
我該怎麼做
培養財富思維與知識
前面提到的很多差異,富人與一般人,除了思維的差異,還有財商知識。正所謂「知識的落差決定了財富的落差」,尤其是財商知識。
所以,讓我們再統整一次
- 打造富人的思維
- 買資產,創造更多錢
- 複利的力量
- 先行動、後調整,不被恐懼支配
- 增加財商知識
延伸閱讀:培養 “有錢人的腦袋” 的必讀好書
建立自己的財務系統 做好財務規劃
要增長資產,往富人邁進之前,必須先好好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,並做好財務規劃,了解自己的錢錢去哪了、認識自己的分配、了解自己的賺錢與風險承受能力,才能無後顧之憂的往前邁進!
像是有債,要先理好債。沒有債但是是月光族的,要先增加自己賺錢的能力。
當有餘裕的時候,每個月進來的錢,可以分成一部分是保本的,一部分是緊急預備的,有一部分是為了夢想與旅行,還有一部分是專門拿來投資、讓錢滾錢。
所以財務規劃不光只是「省錢」或「記帳」,還包含讓金錢有秩序、有任務讓錢各司其職。
延伸閱讀:新手小白絕對要會的基本財務規劃
建立多元收入、被動收入
- 多元收入
斜槓,找有累積性、有爆發性成長的領域。
雖然這也是用勞力與時間換錢,但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累積本金。本金越大、錢滾錢的效益也越大。
- 被動收入
像是股息、版稅、房租收入,這些我們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,就可以用錢生錢的方式,真的可以讓生活輕鬆許多。有這些被動收入,才能讓錢出門幫自己賺錢,我們才能在家休息,不要再只會把錢存在銀行裡,自己很辛苦地出門賺錢啦!
延伸閱讀:被動收入的10種方式
重新思考錢對我來說是甚麼
既然金錢只是儲存價值的媒介,那麼金錢本身其實不是那麼重要。
重要的是,你想拿它來做什麼?想要拿它來環遊世界嗎?想要有不被工作綁架的自由?還是希望擁有穩定的經濟能力、讓自己更有底氣,還是希望有能力回饋家人、照顧自己所愛的人們,還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,等等。這一切都沒有對錯,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會有不同的意義。這層思考是幫助我們更能對齊目標,也更有動力:)
結論
- 總上所述,差異在
- 購買資產、財商思維、
- 弭補中間的不足
- 持續行動,複利效應 (每天進步 1%, 一年後進步37%)